10月20日讯 纱线行业是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担负着整个行业内承上启下的作用。纺织服装行业整体的质量提升和产品创新,归根结底都要取决于纱线行业新技术,新科技,新原料的运用和升级。所以,纱线行业的生存状况、发展前景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
然而,由于原材料价格的飞速上涨,技术型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国际销售市场依然疲软等等一系列综合因素的影响。虽然,随着近来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持续走高,以棉纱企业为代表的纱线行业都在为订单日夜忙碌。表面上看起来我国纱线行业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好的势头并不意味着困难已经过去,行业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压力。如何才能让我国纱线行业稳定、长期、健康的发展下去,始终业内各方所关注的重点,是与整个产业链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
原料价格涨价,企业运营担子更为沉重
山东省一直都是我国棉花的主要产区之一,然而近年来该地区的棉花产业发展却不容乐观。2010年8月初,山东省陵县郑寨镇东金府寨村村民沈祥富站在自家的田埂上,若有所思的望着面前仅有的几亩棉田。
从去年开始,沈祥富就跟同村的绝大部分村民一样自动调节了自己的农业产业结构。他家现有耕地15亩,以往都是全部种植棉花。今年仅种植了棉花3亩,其余的全部改种了粮食作物。对于习惯性种植了几十年的棉花,沈祥富多少还是有些感情,有些留念,所以才保留了3亩棉花田。有一部分村民则将自己的耕地全部进行了改种。
带来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就是市场上粮食价格的快速提升。相对于涨价之后的粮食价值,种植棉花已经不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虽然,大家都知道由于种植面积的减少,今年的棉花价格一定会提高。但是,由于种植棉花的技术管理要求、病虫害防治、劳动力投入等都比种粮食繁琐很多、成本高很多。所以,农户们普遍还是看好种粮食。
其次,青壮年劳动力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众所周知,种棉花从下苗,到田间管理、大药杀灭病虫害,一直到最后的采摘棉桃,都是相当费时间和费劳力的。我们从每年到了棉花收获季节,数不胜数的内地民工涌向新疆棉区摘棉桃的这一现象就不难想象出个中甘苦。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已经是常态,种棉劳力不足,雇人又不划算。在这样两难的处境面前,很多棉农选择了放弃。
另外,最近几年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广大棉农的生产积极性。以2009年山东棉区为例,那时候刚刚要到成熟季节,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范围降雨造成了棉田的涝灾。棉花减产情况相当严重,棉农们面对即将打手的胜利果实转瞬间毁于一旦,真可谓是欲哭无泪,欲说还休。以至于很多人开始思考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
总而言之,目前在我国大部分传统棉区的一些村庄种植棉花的农户已经寥寥无几。棉农种棉积极性的降低,棉花种植规模的缩小,直接导致了今年棉花产量的下降。同时,由于铁路运力的瓶颈障碍,客观上又影响了新疆棉花大量进入内地市场。另外,印度禁止棉花出口登记也一直持续影响着我国棉纱市场。于是,棉花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从而就造成了棉花价格的快速性、持续性走高。
一面是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而纱线行业的下游,棉纺以及坯布行业却对可能由此引起的棉纱价格上涨集体说“不”。实际上,大多数纱线企业在棉花价格攀升初期,也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因为很多纱线企业都有一定数量的低价位棉花库存。按照当时他们的想法,棉花想要一直涨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那段时间,棉花市场交易量明显萎缩,但是棉花价格却出乎意外的一直在疯涨。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了2010年5月,这时纱线企业的原材料库存基本消耗殆尽。于是,纱线企业也开始逐步提价。棉纱价格的上涨又直接影响到了下游的棉纺、坯布行业。
虽然,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次棉纱价格上涨不过是一出闹剧。但是,面对高高在上的棉纱价格,坯布企业生产越多亏损越大的状况却真真切切的出现了。坯布企业亏损的根本原因还是来自于其下游的服装行业。在国际金融形势不大稳定,甚至还可能出现二次探底的局面下,服装特别是高档服装的出口依然困难重重。所以,坯布企业的销售价格始终无法随着上游纱线价格一起上涨。于是,大部分的坯布、棉纺企业开始减产,部分中小企业甚至停产观望。同时,还有部分企业减少了棉纱的采购量,转而使用便宜的涤纶纱,目前市场上涤纶纱的市场采购相当火爆。
在产业链上游、下游的双重夹击下,我国纱线行业库存开始急剧增加,销售量日见萎缩,开始感觉到了“最近比较烦”。
凝聚力差、用工成本上升,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目前,我国纱线行业内几乎所有企业都面临一个一线技术工人缺乏的情况。这是让很多纱线企业头疼的事情,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纱线企业普遍缺乏凝聚力是主要原因之一。
企业的凝聚力,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团结的状况,全体员工对于共同的企业目标或企业领导的认同程度,是企业基本思想在每个人心目中的体现。凝聚力的大小对企业的效率、利益、长远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影响。强大的企业凝聚力也是防止技术型员工频繁跳槽的根本办法。
2010年以来,广东、山东、吉林等10多个省区已先后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幅度为17%左右,中国进入了最低工资调整年。这是国家大的政策环境,它对纱线行业的影响我们以挡车工为例就可见一斑。在沿海江苏、浙江等地,2008年时一个技术好,工作能力强的挡车工月薪大概在2500元左右。如今,同样的挡车工,月薪已经涨到了3200元以上。另外还有消息说,某些企业的络筒挡车工每月收入已经达到5000左右。
与高工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纱线行业一线技术工人依然严重缺乏。其原因不外乎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现在农民工的结构发生了变化。80后、90后已经成为了打工群体里面的主要力量。这些所谓的“农民工二代”普遍读了一点书有一点文化,在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上已经与其父辈有了明显的差异。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打工赚钱,回家修房子、娶老婆。更多的是转化成了享受生活,活在当下的观念。他们大多不愿意干劳累辛苦的工作,不愿意踏踏实实的学一门技术。这就造成了技术型、实干型劳动力的后继乏力,是纱线行业劳动力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用俗话说就是,“人心乱了,队伍不好带了”。
第二,纱线企业大多工作环境不尽人意也是客观存在的情况。如上文提到的每月能拿到5000块左右的挡车工,她们的工作情况也是非常糟糕的。每天工作时间最少在14个小时,高的能达到16、7个小时,可以说除了吃饭睡觉她们都在机器前面聚精会神的工作。另外,有些纱线企业从外面看,花园式工厂非常漂亮。但是车间内的生产环境却不尽人意,通风不好,全凭几把电扇降温。显然是一副“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的模样。实际上,已经有部分企业已经在车间内安装了空调。但由于资金投入、运转成本等原因,这样的企业并不多见。如今,很多工人在进厂之前都非常关心企业的工作环境。甚至有挡车工放出消息说,没有安装空调的企业根本不考虑去。
我国纱线企业的老板大多认为只要工资给足了,员工自然就会留下来。承然,这也是事实,但并非全部因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良好的企业文化都是决定一个企业员工流失程度的原因。遗憾的是,纱线行业在企业文化,企业凝聚力的建设上还停留在“小学生”的阶段。
对于一个纱线企业来说,核心是"人",如果能够把许多人的力量集中起来,共同指向同一方向,那这个企业就成功了一半。凝聚,凝结聚合之谓也,向心粘联不离散。企业应该让员工觉得有了归宿感、使命感,那么企业的后备力量也就会慢慢充足起来。技术型劳动力紧缺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长期以来我国纺织行业上、中、下游间缺乏有效沟通,这种情况在纤维与面料企业间尤其突出。其中,特别是纱线行业与服装企业、消费者的沟通更是凤毛麟角,十分罕见。我国纱线企业在营销上仅和面料企业发生直接的联系,而且手段单一。销售渠道主要还是依靠业务员上门推销或者是老客户下订单。
长时间的维持着这样一种局面,就造成了纱线企业的知名度很难提高,纱线产品品牌难以形成。其实,作为纤维生产的源头企业,完全有理由、有责任向服装企业、消费者宣传自己生产的纱线特性、优点。只要让市场终端认可了自己的产品,那么下游的面料企业自然也会找上门来,何愁销量问题。纱线企业也能更加积极的开放新产品、新技术,使纱线行业的整体创新力、竞争力得到提高。行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我国各种纱线展览会如雨后春笋在各地如火如荼的举办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行业窗口、纽带和平台的作用,为新产品、新技术提供更好地展示机会,进一步促进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但总的来说,纱线行业的营销方式、理念相对纺织服装产业链上的其他行业仍然是明显不足的,尚需进一步提高。开拓创新,提高质量档次,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
虽然,我国纱线行业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是,纵观整个纱线行业仍然有着不一样的企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2010年7月,在跟一位浙江的纱厂老板闲聊中,发现他对纱线行业的困难一笑了之。颇有一番“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在我惊诧之于,他才娓娓道来其中的缘由。原来,他在前年已经上马了一套“色纺纱”生产线。
所谓“色纺纱”就是由原先的“先纺纱、后染色”变为“先染色、后纺纱”。产业流程颠倒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体现在染色上。由最原始的坯布、纱线染色,取而代之以纤维染色。随后,在纺纱过程中,把不同颜色的纤维充分、均匀混合后,会获得一种独特的色彩,并呈现出“空间混合”的效果。并且,色纺纱做成服装后,其颜色含蓄、自然,有朦胧感,这种自然的、返璞归真的风格符合现代个性化、多样化、时尚化的服装发展趋势和消费趋势。“色纺纱”的出现,提升了纱线行业的档次。
虽然“色纺纱”是公认的在纺织行业内技术含量高、管理难度大的专业门类。但是,在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不利情况下,提前投资建设“色纺纱”生产线的浙江纱厂老板显然是受益匪浅的。尽管目前棉价和普通纱价格涨幅较大,但“色纺纱”所受影响不大,销售价格基本稳定,且销售较为正常。
究其原因,“色纺纱”所占有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生产企业不多,竞争不大。另外,从去年开始“色纺纱”就一直处于畅销状态,产品的附加值远远高于本色纱。所以,棉花的涨价部分对色纺纱的成本影响较小。这也是这位浙江纱厂老板信心十足,在风起云涌的纱线市场上还游刃有余的根本原因。
商人毕竟是商人,关心的是自己产品的销路、利润。对于行业的整体发展这位浙江老板并没有长远的看法,或者说是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不过,产业创新、高新技术的投入却是真真实实的给他带来了好处,让他尝到了甜头。
除了“色纺纱”之外,纱线行业内的“粘胶长丝”和“高支纱”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也是异军突起,在行业内独领风骚。所以说,不断研发创新是一个纱线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同时也是一个纱线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保障。
但是,目前我国纱线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跟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以棉纱为例,最令下游企业烦恼的就是纱线起毛球严重的问题。据了解,造成这一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主要是纱线捻度、密度和纺纱工艺达不到要求造成的。
其次,由于原材料价格一直处于高位,所以部分纱厂开始偷工减料,使用一些劣质原材料进行生产。例如,劣质的棉花在采摘、收割以及接下来的一系列环节中都没有严格执行质量标准,从而就造成了皮棉内棉节过多。棉结的多少不仅影响纱线及坯布的外观质量,而且会直接影响织物染色效果,造成染疵,随着人们对纺织品外观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棉结已被列为重要的纱线质量控制的疵点。
另外,原材料中异形纤维、不成熟纤维的含量也是影响纱线质量的重要原因。异形纤维是指,性能不同的其它纤维,原料中混有这些染色功能不同的异纤,会在下游工序如针织布、机织布造成染疵。不成熟纤维则是指纤维胞壁很薄,中腔大,无转曲,纤维呈偏带状的棉纤维。不成熟纤维在纺纱过程中分布不匀会在坯布中出现横档疵点,不成熟纤维含量越低,纤维染色性能一致,染疵越少。再者,国内纱线企业的设备性能总体上落后也是造成纱线质量问题的因素之一。
总的来说,我国纱线行业在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国际市场捉摸不定的客观情况下,确实承受着相当的压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希望仍然是有的,前途依然光明。在我国经济全面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纱线行业只要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同时,行业内各企业严格把好质量关,相关职能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我国纱线行业在历经了目前这次风雨洗礼之后,一定会迎来一个阳光灿烂的明天。
来源: 中国纺织网
相关资讯
- 岁末年初,盘点纺织行业数实融合最新进展-纺织服装周刊
- 远信工业、海宁纺机当选新届执行会长单位!中国纺机协会印染机械分会聚焦热点,理性判断前行方向!-
- 筑梦甲子、继往开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迎来60周年-纺织服装周刊
- 总成交额超4000亿元!十大篇章解读2024年柯桥纺织高质量发展之路
- ECO-NOVA可持续时尚大奖颁奖,30个户外运动产品获奖-纺织服装周刊
- 世界布商大会
- 2024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度大盘点——十大新闻事件-纺织服装周刊
- 新华社刊发:“老”纺织“新”力量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35个!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资讯排行
- 35个!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质领2025·先锋谈|宁纺集团总经理徐建林:解锁“12346”密码,开启发展加速度-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立高远之意,行笃实之效,创开阔之境!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中国纺联启动《纺织服装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标准编制工作
- 追忆黄金十年,中国服装产业“时尚觉醒”纪实-纺织服装周刊
- 会长新年谈|林云峰:解锁“新质”动力,重塑产业格局-纺织服装周刊
- 郎溪加速推动纺织产业提“质”向“新”
- 世界布商大会
- 【央视快评】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溢达集团无水染色技术首个商业化项目正式落地-纺织服装周刊
- 质领2025·先锋谈|波司登董事局主席高德康:数智赋能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现代内衣之父——安莉芳集团创始人郑敏泰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希望见证中国纺织科技的强盛-纺织服装周刊